沈帥青:應對認知障礙危機 預防勝治療

City

發布時間: 2018/11/30 00:1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一名本地警察因安撫並幫助一個迷途婆婆找到家人,贏來網民讚賞。但溫馨背後反映的,是本地認知障礙患者趨增,港府亦缺乏護理政策。外地不但重視及早識別和預防,更注重長遠社區支援。

香港警察Facebook專頁本周分享了一則窩心故事,一位婆婆出門後忘記與家人相約在何處,驚慌失措,一名路過的警員見狀帶她到海邊坐下,予以安撫,後來更與同事一併助其找到家人。不少網民留言讚好,有人表示自己亦有患腦退化的親人曾得到警察協助。

婆婆幸得好人相助,惟本地認知障礙患者人數趨增,確是值得重視的問題。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65歲以上人士當中,認知障礙患者約為5%至8%,80歲以上人士中更達2至3成;又估計截至2039年,本地60歲或以上人士中會有11%人(33萬人)患認知障礙,遠高於2009年的8.4%(10萬人)。

立法會秘書處去年文件指出,本港並未制定特定政策,為認知障礙症患者籌劃護理策略及服務提供方案。立法會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去年3月的公聽會上,亦有包括諾貝爾獎得主高錕的太太黃美芸在內的多名認知障礙患者及其家屬,反映政府欠缺周詳支援計劃。

認知障礙症時下尚無法根治,且照顧成本極高,美國智庫蘭德2010年一項研究估計,照料一名71歲以上的認知障礙患者,一年開支最高可達5.63萬美元。對家屬而言,其在精神上的負擔更不可估算。有見及此,如何預防及提早治療,更顯關鍵。

英國衛生部的國民保健計劃(Health Check),旨在提高國民對健康生活(諸如不吸煙、多做體育、吃得健康)的意識,以減少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局方一項調查顯示,接受過有關資訊的人士當中,75%會為了預防患上認知障礙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衛生部更在其官網上提供認知障礙徵狀列表,幫助市民自行評估風險。

一旦患上認知障礙,除了醫療護理,更需長遠社區支援。荷蘭在1997年迎來全球首個阿茲海默咖啡館(Alzheimer Café),為患者提供社交場所之餘,更鼓勵普羅大眾入內接觸患者,成為教育公眾的良好途徑。據慈善組織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統計,當地目前有約230間類似的場所。

本地註冊西醫葉衛民醫生表示,透過學習新事物保持腦部活躍、多做運動及多社交等,已足以減低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市民應注意平日生活習慣,記得預防勝於治療。

預防認知障礙方法

  • 持續進修︰據美國芝加哥若許大學醫學中心講師David Bennett,接受教育、考研腦力的活動及刺激腦部的語言等皆可讓腦部製造所謂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令腦部維持正常功能。
  • 電子遊戲︰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去年一項研究發現,55至75歲長者每個星期連續5日玩Super Mario 64至少30分鐘,可增加腦部灰質及改善短期記憶。
  • 正念冥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科助理教授Andrew Newberg表示,連續2個月每日冥想12分鐘,可助長者改善記憶力。

撰文 : 沈帥青